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 > 正文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最新动态

质谱技术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6-10-31 18:26:27
字号:
+-14
浏览次数:

2016年10月11日,吴英恺精准医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十四期开讲,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岩教授,进行了题为“质谱技术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报告。

李岩教授于2004年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5至2011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博士后学习,并留任助理研究员,2011年7月作为“中国科学院引进杰出技术人才”引进,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岩教授主要从事糖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生物质谱与临床质谱技术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向:1. 发展适用于生物样品与临床样品的高通量糖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技术方法;2. 在糖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开展针对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表达调控及其在人体功能与临床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3. 临床诊断生物标志物和临床检测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包括新型疾病标志物的发现和临床验证,临床新型检测方法的研发,有关医学检测新标准、新技术及新仪器的研发;4. 微流控分析芯片和仪器开发等。研究发现了用于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肠癌等早期检测的新型蛋白质、多肽及其糖基化修饰标志物,并获得癌症新型标志物和仪器研发专利多项;主持的新型肿瘤早期标记物研发工作已经申报并获得了美国专利。目前正在承担国家973项目、卫生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中科院仪器研制等多个国家项目。

在报告中,李岩教授介绍了质谱技术在新型疾病标志物的发现和临床验证中作用、意义、策略,深入的阐述了临床新型检测方法的研发的新标准、新技术及新仪器,并介绍糖组学的高通量定量分析在疾病研究中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并以自身性免疫病和恶性肿瘤的糖代谢组学研究为例,一方面介绍了利用质谱技术对糖修饰蛋白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策略,包括糖链结构的鉴定、糖链的定量检测,及糖组学多级质谱数据库的开发。另一方面介绍了利用糖组学在自身性免疫病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标志物的发现、疾病分型、疗效评价、个性化治疗、精准医学及疾病机理研究及应用所取得的成果。报告引起了会场多位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同时研究所血管生物研究室及医院临床科室对于未来可能的与李岩教授开展的合作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