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 正文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2014: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的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大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临床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1-28 13:44:11
字号:
+-14
浏览次数:

本课题组在孙立忠教授的带领下,成立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心脏大血管疾病医、教、研、防、对外交流等工作。本中心已经建成:(1)新型带分支术中支架血管研制平台;(2)机织人工血管研制平台;(3)人工血管预凝防渗血涂层研制平台;(4)体外和体内试验平台。2014年新增研究平台为多层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系统研制平台。

中心每年完成各类大血管手术千余例,其中50%以上为重症复杂病例,是全球最大的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孙立忠团队所制定的主动脉夹层细化分型及治疗方案被中华医学会纳入我国主动脉夹层诊疗指南,首创孙氏手术已成为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标准术式。由于贡献突出,孙立忠团队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团队长期进行大血管疾病基础、临床及材料工程学研究,拥有科研经费两千余万元。2012年成立北京市大血管外科植入式人工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进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和国产预凝人工血管的研发,获专利20项。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是第一种国内首创并推广至国际的大血管外科植入式人工材料,全球应用万余例。

中心长期坚持大血管外科技术推广和对外交流,已举办8届主动脉疾病外科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和4届盘古主动脉疾病论坛,为全国培养专职大血管外科医生千余人次,大血管外科已成为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举办多次国际孙氏手术学习班,为美洲、欧洲100余名大血管外科医生提供培训。孙立忠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多次在北美、欧洲进行专题学术报告,孙氏手术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被称为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

孙立忠课题组的阶段性进展如下:

(1)新型带分支术中支架血管开发、研制进展

目前基本完成记忆合金材料带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研制工作,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初步结果证实:①带分支支架血管:可进一步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降低长时间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可能造成的神经系统、心脏及其他脏器损害,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②采用记忆合金材料:记忆合金材料形状更为稳定、组织相容性更好,采用记忆合金材料制成支架血管更安全、夹层假腔闭合率更高,可明显提高手术远期疗效。相关研究结论已提交专业杂志,等待发表。

2014年本中心课题“国人主动脉夹层规范性诊疗及关键技术的研究”获得国家卫计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064万元资金支持,其中分支支架血管的研制开发是其重点支持子项目之一。目前该课题已经启动,正在按计划开展。

2014年,本中心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课题“复杂重症主动脉疾病的诊疗规范和多学科协作网络建立”获得通过,国家资金支持约1000万元,其中分支支架血管的研制开发是其重点支持子项目之一。

(2)人工血管凝防渗血涂层研制进展

本中心在前期人造血管丝素蛋白预凝涂层、人造血管胶原蛋白预凝涂层、人造血管丝素、胶原蛋白共混预凝涂层等专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配方和交联方案,通过丝素的表面改性,正在研制系列可以抗凝血和抗菌的涂层。

(3)机织人工血管研制进展

本中心在前期双层机织涤纶人造血管专利的基础上,正在不断改进设计,研制可用于临床的双层机织涤纶人造血管,并与抗凝血和抗菌的涂层相结合,最终研制成可用于临床的机织带预凝防渗血涂层人造血管。

(4)主要成果及行业影响力

与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第一代术中支架血管的基础上成功研制记忆合金材料带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见下图)。该产品由TiNi合金丝编织成的Z型支架和覆在表面的涤纶膜组成,Z型支架联接处使用记忆合金弹簧联接,金属支架与涤纶膜由医用缝合线缝合在一起。这种一体式支架由主体、分支支架血管组成。主体支架血管长度100mm和120mm,呈渐细形,近端直径分别为30mm、28mm和26mm,相应的远端直径分别为28mm、26mm和24mm。在主体近端留有20mm涤纶缝合缘。分支支架血管长20mm,直径分别为14mm、12mm、10mm和8mm。目前该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初步结果证实:①带分支支架血管:可进一步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降低长时间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可能造成的神经系统、心脏及其他脏器损害,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②采用记忆合金材料:记忆合金材料形状更为稳定、组织相容性更好,采用记忆合金材料制成支架血管更安全、夹层假腔闭合率更高,可明显提高手术远期疗效。该产品正在申请专利,相关研究结论已提交专业杂志,等待发表。相信不久后,该产品将大量应用于主动脉外科手术,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图片11.png

图1:未释放状态;图2:释放状态;图3三维重建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