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2014: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的分子影像学研究——无创影像学研究进展
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每年250万至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医疗费用达1300.亿元/年,其增长速度接近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然而,我国卫生工作基础薄弱,目前的诊疗水平不高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趋势及费用增长过快的矛盾凸显。运用国际领先的理论突破和技术手段解决心血管病预防、诊断、治疗三个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医学领域的紧迫任务。为了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诊疗关口前移的战略规划,影像科于微教授课题组力争解决在(1)基于遗传因素的心血管疾病早期预警、(2)无创影像诊断技术和(3)临床决策支持和医师培训这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全面提升我国心血管病防、诊、治的技术水平。
课题组拟与美国多家国际顶尖水平的大学及医学中心合作,将我方的资源优势与外方核心技术的有机嫁接,解决制约我国心血管病关口前移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适合我国患者诊治的新技术系列,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进而大幅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拟解决以下3个重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1)我国主动脉瘤疾病易感位点筛选及早期预警、诊疗方案的建立:针对心血管病患者病因复杂、临床表型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的特点,引进国外大规模基因定位手段和经验,通过对众多中介表型分层和遗传特点分析,合作外方协助确定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主要是主动脉瘤患者的致病易感位点,实现对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并提出早期预警和干预方案。
(2)心血管疾病的无创影像学诊断体系的建立:易损斑块和主动脉瘤破裂出血致死率高,针对我国早期诊断、定量评价、早期干预手段落后的特点,结合国外多年研究经验,通过与临床多部门合作,合作外方协助的方式,建立我国有效的个体化危险评估和预警模型,以及相关新技术的研发。
(3)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电子决策和模拟教学系统的建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资源不平衡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到在目前的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条件下,既方便群众看病,又能保证群众得到大医院水平的医疗服务,一方面需要临床电子决策支持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模拟医学专家疾病的思维过程,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合理诊断,选择最佳的治疗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医生的培养,尽快提高其诊疗水平。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