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 正文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2014: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胎儿超声心动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5-01-28 13:44:11
字号:
+-14
浏览次数:

何怡华教授带领的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胎儿心脏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及分子病因学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的第一杀手,是最严重的出生缺陷,发病率为千分之6-14。我国目前现存先心病患儿150万,并且每年以20万病例递增,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围产期管理等因素在贫困地区相对高发,同时在中国大的心脏中心相对较匮乏,这批患者得到及时的手术矫治不仅费用相对昂贵,而且很难获得合理的医疗资源,所以先心病的防治重在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正确全面的产前诊断可以指导合理的围产期管理、及时转运、有效救治,降低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出生率、改善预后、提高远期疗效及出生人口素质,国家政策也在不同的角度提倡多发病的预防及产前诊断。目前产前诊断唯一有效的手段是胎儿心脏超声。

何怡华教授带领的团队在胎儿心脏超声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年临床工作量3000例,超过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建立了病源资料完整数据库2000例;通过尸检、产后随诊与产前超声心动图对照准确率达98.6%。在这些基础之上,何怡华教授带领的团队还着力于建立胎儿心脏畸形产前诊断远程医疗网络平台,该项目得到了“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平台工程框架主要分为三块:筛查终端操作平台:获取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专家操作平台:提取图像和病例资料进行会诊、服务器:存储处理图像,中间通过网络连接,传输图像。网络管理模式采用三级立体筛查、诊断、会诊模式,筛查为金子塔底,大范围覆盖,逐级分流,最终到达会诊中心,使得广覆盖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使得相应的患者得到相应的治疗。医疗流程的技术路线如下:产筛患者在基层医院通过初筛,将怀疑有问题的胎儿心脏病患者通过规范化操作获取的超声影像数据及临床资料上传,在诊断平台对简单病例进行诊断及处理,复杂疾病进一步上传到会诊中心,会诊中心做出明确细化分层诊断,与相关科室共同出具危险评估、提供围产管理、生后转运救治方案,并与小儿心脏科临床网络对接,推动三级预防,另一方面,收集引产胎儿标本,把所得数据及标本收入数据库,与杜杰教授合作正在开展分子病因学研究。